朱紅強(右)為客戶投遞報刊。
早晨7點30分,一個挺拔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郵政分公司良渚分局仁和營業部,利落地分揀著當天的報刊郵件,每一份報紙都疊得整整齊齊,每一封書信都按照投遞順序排列得井然有序。這個專注的身影,就是該營業部普郵投遞班的朱紅強。他,既是日均投遞600余件郵件的“綠衣使者”,又是兩次勇救群眾的平民英雄,更是熱心公益的“紅十字急救員”。三種身份,同樣本色,這位退伍軍人用行動詮釋著“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深刻內涵。
堅韌不拔的“鐵腳板”
朱紅強的郵包總是整理得一絲不茍,報刊分類總是整整齊齊。“在部隊養成的習慣,改不了。”他笑著說這話時,眼睛里閃著堅定的光芒。2001年入伍的他,曾被評為優秀士兵。退伍后,他將軍人的優良作風帶到了新的工作崗位。
2018年成為投遞員后,朱紅強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他負責的永泰、永勝鄉郵道段覆蓋1800余戶居民,每天要投遞600余件郵件。從業以來,他從未發生過一起郵件延誤或錯投的情況。村里人常說:“朱師傅送的信,從來不會晚。”而這份信任背后,是朱紅強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
盛夏時節,杭州的氣溫常常達到38攝氏度以上,朱紅強的郵包里總是備著幾瓶藿香正氣水,卻很少見他自己使用。“路上遇到老人不舒服,喝這個很管用。”寒冬臘月,杭州的室外濕冷刺骨,朱紅強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崗,預熱郵車發動機,仔細檢查每份報刊的包裝。“報紙如果受潮了,讀者看著會不舒服。”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對工作的極致追求。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朱紅強深知團圓對游子的意義。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他總是主動請纓替班。“我家就在附近,讓外地的同事先回去。”同事們都說:“有朱哥在,我們過節都特別安心。”
見義勇為的“閃電俠”
2021年,朱紅強兩次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挽救生命,用行動詮釋了“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
2021年5月12日,朱家埭組一農戶家著火,朱紅強發現后,立即參與滅火。當發現樓上還有人時,他迅速判斷形勢,用水將自己全身淋濕后,抓起一塊濕毛巾捂住口鼻就沖進了火場。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他循著聲音找到了被困的人,將其背出危險區域,隨后又返回火場,與趕來的村民一起控制火勢,直到消防隊員到達。
兩個月后的7月19日,朱紅強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勇敢與擔當。永勝村一名6歲男孩不小心腳滑掉進河里,朱紅強聽到呼救聲后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跳入河中。湍急的水流和男孩的掙扎給救援帶來很大困難,他幾次被拽入水下,但仍牢牢抓住孩子不放。上岸后,發現孩子已經嗆水昏迷,他立即實施心肺復蘇,直到孩子恢復意識。為確保安全,他又開車將孩子送往附近醫院進行肺部檢查,所幸孩子并無大礙。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那么做,他說:“一天是軍人,一輩子是軍人。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如今,他的郵包里多了一套干衣服和急救包,他說:“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用上。”
熱心公益的“暖心人”
工作之余,朱紅強熱衷公益事業,多次參與獻血,還帶動身邊同事加入獻血隊伍。“獻一次血能救三個人,多值啊!”這句樸實的話語,影響著身邊親朋好友。
2023年2月,余杭區分公司與區紅十字會聯合成立“愛心余郵志愿服務隊”,朱紅強第一時間報名,并成為首批成員。“按壓深度要達到5—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120次……”在急救培訓課上,他認真記著筆記,反復練習心肺復蘇操作要領。經過專業系統的AED與心肺復蘇專項培訓,他順利考取了紅十字會急救員證。
在一次投遞途中,朱紅強遇到一位大媽在路邊急得直哭。原來,大媽的電動三輪車掉進了河里。得知三輪車是大媽唯一的代步工具后,他一邊安慰大媽別著急,一邊和村民找來工具,把車一點點往上拉。經過近1個小時的努力,三輪車終于被拖上岸。渾身濕透的朱紅強顧不上換衣服,先幫大媽檢查車輛:“電瓶可能進水了,我認識個修車的,讓他給您優惠價。”這樣的善舉,對朱紅強來說已是常態。幫獨居老人代買藥品、替行動不便的居民代繳水電費……他用點滴行動,溫暖著郵路上的每一個人。
夕陽西下,朱紅強結束了一天的投遞工作,那枚退伍軍人徽章在余暉中閃閃發亮。“雖然脫了軍裝,但永遠是個兵。”在同事眼中,朱紅強是業務精湛的“活地圖”,任何疑難郵件到了他手里都能找到歸宿;在村民心中,他是值得信賴的“綠衣使者”,不僅送來郵件報刊,更傳遞著溫暖與安心;在受助者記憶里,他是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每天行駛在郵路上的那抹綠色,不僅連接著千家萬戶,更守護著一方平安,傳遞著人間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