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陜州郵驛。
盛夏時節,位于河南三門峽的陜州地坑院遠離了酷暑的燥熱,窯洞里的涼意透過青磚漫溢開來。這座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下奇觀,是中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陜州地坑院是古代先民穴居智慧的結晶,深約10米的窯洞冬暖夏涼,窯洞內年平均溫度10℃—22℃,天然的溫差使其成為夏日避暑勝地,當地的居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
當地郵政企業依托地坑院“天井窯院”特色,在古村落核心區復原了“陜州郵驛”,建成地坑院郵局。踏入郵局,拱形窯門內涼風習習,青磚墻上懸掛的《古陜州驛路圖》清晰勾勒出古代函谷關至潼關的郵驛脈絡,讓人瞬間穿越回絲路古道上驛馬傳書的年代。在主題文創展區,“地坑院里的四季”系列明信片格外搶眼,一幅幅或炊煙裊裊、或樹影婆娑的精美圖片,生動展現了地坑院的春、夏、秋、冬和“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的獨特魅力。
作為地坑院景區的文化地標,陜州郵驛為游客貼心準備了《陜州避暑攻略》手繪地圖,標注出“百年老窯茶館”“窯洞民宿涼席體驗”等特色避暑項目,還附贈“窯洞溫差小常識”,讓游客科學規劃行程。郵局旁的窯洞茶歇區里,工作人員正用當地特有的連翹茶招待客人。茶湯清亮回甘,配上窯洞里的陰涼,暑氣頓時消散。來自貴州的游客李女士手持剛蓋好“天井窯院”紀念郵戳的明信片說:“在地下郵局里寄信、喝茶,比在空調房里舒服多了,這才是真正的自然清涼!”
今年入夏以來,陜州地坑院郵局憑借“地下避暑+文化體驗”的特色,累計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此感受“郵驛文化+穴居智慧”的雙重魅力。當夕陽為地坑院的天井鍍上金邊,郵驛的紅燈籠次第亮起,清涼的窯洞里,郵票與民俗交織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