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分行員工在煙田收集煙農生產信息。
截至5月底,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兩煙”產業貸款余額達83億元,是2021年的18倍,年均增速高達90%。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貴州省分行與貴州省郵政分公司握指成拳、以創新協同模式在黔貴大地奏響的“金葉振興”協奏曲。
“鐵三角”發力 破融資困局
盛夏時節,貴州煙葉基地里,綠油油的煙葉長勢正旺,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小小的綠葉子既是農民增收的“錢袋子”,更是鄉村振興的“金葉子”。
然而,長期以來,煙草產業的金融服務卻被卡著“脖子”:種植端“小散弱”的格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煙農融資難,煙草商戶也常因規模小、缺抵押物而融資無門。在傳統服務模式下,銀行員工“掃街式”走訪如同大海撈針,效率低、覆蓋面窄。
破局的“鑰匙”藏在協同里。貴州郵銀深入調研煙草行業全產業鏈后發現,種植端和銷售端的零散數據正是打開信貸之門的最好鑰匙。今年4月,貴州郵、銀、煙三方協同發力,組建“三位一體”服務聯盟,依托煙草公司提供的種植數據,貴州省分行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團隊為煙農精準授信,目前已累計向煙農和商戶發放貸款12.73億元。此外,針對收購季煙草款到賬慢的痛點,郵、銀、煙三方合作推出“智慧煙葉”收購系統,疊加實時支付、賬戶校驗、煙農客戶管理三大核心模塊,使煙草款到賬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20分鐘。
數據為媒 資金精準觸達
7月的烏蒙山晨霧如紗,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連片的煙田里,煙農孔明芬望著長勢喜人的煙葉笑得合不攏嘴:“郵儲銀行12萬元貸款一到賬,我這40畝煙田就有保障了,今年少說也能掙20萬元。”
今年春耕備耕時,孔明芬還在為錢發愁。煙草站工作人員的一句話點醒了她:“拿著這份種植協議找郵儲銀行,準能貸到款。”更讓她驚喜的是,還沒等她動身,貴州郵銀的聯合服務隊就帶著展業設備進了村,一上午就幫她辦好了貸款手續。
為高效服務煙農,郵、銀、煙三方共享數據,建立煙農種植信用檔案。貴州省分行根據煙農的種植面積、種植品種等生產信息,推出“以種定貸”模式。新模式下,“地里有苗、賬上有錢”的精準金融對接,讓每株煙苗都成了融資抵押物,使煙農獲貸率大幅提升。到了煙草收購季,煙農的煙草交易數據也會化作“信用種子”,為來年的精準授信提供依據。“以數為媒使曾經的被動授信轉變為精準觸達的主動授信,推動貴州省分行‘兩煙’貸款規模遙遙領先同業,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貴州省分行行長羅安東說。
郵銀“一家親” 服務直通心坎
端午節前夕,貴陽市觀山湖區的煙酒店店主張女士看著售空的貨架喜憂參半,節日訂單火爆,可資金卻周轉不開。
煩悶之余,她想起幾天前郵政攬投員送貨時留下的郵儲銀行宣傳冊。“缺資金時翻翻這本宣傳冊,沒準能幫上忙。”攬投員的話猶在耳邊,燃起了她的希望。張女士按照宣傳冊上的指引,下載了郵儲銀行App,并申請了50萬元“產業貸”,當天傍晚,錢就到賬了。第二日,她用這筆資金及時補貨,端午節期間小賺了一筆。幾天后,當攬投員來送貨時,張女士笑著說:“你們真是郵銀‘一家親’,送包裹還捎帶‘送’貸款,這‘一條龍’服務真是幫了我的大忙!”
高效貼心的服務里藏著貴州郵銀的協同之道——郵政員工引薦客戶,銀行員工做好融資服務。目前,遍布全省的900多個郵政代理金融網點煥新升級為“金融便利店”,既能對外辦理儲蓄存款、銷售理財產品,又能引薦貸款、提供對公咨詢。走街串巷、深入田間的攬投員化身為郵儲宣傳員,及時將郵儲的惠民活動、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息傳達給煙農和商戶,真正將郵銀金融服務送到了“最后一公里”。